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建设

安志俭: 葫芦烙画寄雅兴 民间艺术藏乾坤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05-22 00:00:00 浏览次数: 5
     在河北省枣强县有个“葫芦达人” 安志俭,多年来一直痴迷在葫芦上烙画,山水、人物、动物活灵活现,方寸间烙出了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

    今年34岁的安志俭,成熟、稳重、健谈,有着同龄人中不可多得的艺术气质和品味。一个偶然出差的机会,他与朋友在外地古玩市场看见几个摊位上摆着有精美图案的葫芦,那棕红的颜色加上葫芦本身的藤黄非常漂亮,他被深深吸引了。这次出差,使他与葫芦烙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同期  安志俭

     2006年,一次跟朋友去沧州,看到一个古玩城有这个葫芦烙画。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特别感兴趣,很漂亮、很精美,然后通过向摊主问价,几百块钱,很贵。当时我就想这葫芦烙画,我自己也会画画,能不能我回去也做一个葫芦啊。

    自幼喜爱绘画的安志俭,出差回来后,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尝试葫芦烙画。对于画画,他有一些基础,但是对于在葫芦上画画,可就是零基础了。他从五金店买来烙铁,边学习边实践,开始了第一次烙画,却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

    同期  安志俭

    在农户家里买了几个葫芦,准备了最简单的工具进行烙,这一上手的时候发现,不想原来想象的那么简单,烙的线条不美观,经常会出现这种烙焦的过程(现象),使下一步的线条无法再进行。这时感到这东西原来不是很简单。

    为了及时掌握烙画技艺,安志俭买了很多相关书籍学习,并在网上搜集一些关于葫芦烙画的工艺知识和信息。

    同期  安志俭

    开始从这个网络里搜集关于烙画的信息,这才知道,这是一门民间的艺术,历史悠久,它(烙画)源于东汉时期,到光绪年间又重新兴旺起来,是河南南阳叫赵兴山的一个人,把这个烙画推向了一个流行潮的趋势。

    一次次对烙画的实践和探索,使他对烙画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更加着迷。后来他通过网络和山东蓬莱、聊城的一些专门从事葫芦工艺制作的朋友交流学习,更加系统地对烙画的工艺技法和工具使用进行学习,他终于制作出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伟大的领袖”,虽然这件作品从线条到局部处理,还有不完美之处,但他从此深深地爱上了这门民间艺术。接着,第二件、第三件作品也相继完成。“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同期  安志俭

    原来咱使用的是这种传统的工具,维修电器用的烙铁,以后呢,这头磨的有圆头、尖头,“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个作品,就是通过这个最早的烙制工具进行烙制的。它要求的颜色比较深,随着不断学习,咱这烙画的,逐渐能控制线条的温度和颜色的深浅。

   葫芦虽小藏乾坤。为了使烙画线条更流畅、更自然,安志俭买来了专用的烙画机,并对烙画工具进行了一些改进,反复练习勾、描、皴、擦和渲染等技法。在题材的选择和绘画上融进自己的思想和意境,做到“意在笔先,落笔成型”。

    同期  安志俭

    后来上了专用的烙画机,肯定有它的优势,温度随时间可以调,可以控制烙铁的温度。再一个它有一个烙的功能,有一个钻的功能,对咱这个烙画有很大的帮助。它的优势,使线条流畅,颜色更加精密,烙的整体性、美观性都非常好。

     2008年秋季,安志俭听说衡水旧城村有人种出的葫芦很大,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这个人,但那些葫芦虽然尺寸很大,却因采摘后没有及时去皮晾晒,都成了“花葫芦”。看着这些有霉斑的葫芦,他想起了一些玉雕师傅对有瑕疵的玉料进行瑕疵处透雕处理,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做到物尽其用。他把这些有瑕疵的葫芦带回来,保留葫芦皮质较好的部分,在有瑕疵的部分进行“皴”工艺处理,烙画为山石和树木等。如他的作品《童趣》《长眉罗汉》《九龙图》等,都是这样处理的。那些霉斑非常严重的葫芦,他就做成了色彩斑斓的“彩绘”葫芦。那一幅幅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烙画作品,真正凸显了这位年轻民间艺人的独具匠心。

    葫芦谐音“福禄”,在中国被视为吉祥物,古有“宝葫芦”之美誉。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安志俭的很多作品,如写实“福寿三多”、写意“福寿三多”等,都是将这种古老的民间民俗文化融入到他的葫芦烙画创意中,同时也提高了烙画的创作难度,更彰显了作品古朴大方、庄重典雅之特色,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

    同期  安志俭

    这个图案叫“福寿三多”图,当时它的构思,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桃代表寿、牡丹代表富贵。蝙蝠,它的谐音是“福”的意思。这一个组合图,代表着多子多福、富贵,或者,这是一个写意的组合图,几种图案集于一身、集于一个图案上;这个是比较写意的“福寿三多”图,它就是以真实的内容,你比如说,有树枝啦、有树叶啦、桃的形状啊、石榴、包括佛手。这两个都是福寿三多系列的,一个写意,一个写实。

    在安志俭的工作室,有一幅起名为古体字“义”的烙画作品,主题人物为关公,旁边还烙有一幅漂亮的对联: 义存汉室三足鼎,忠为春秋一部书。这幅烙画,精雕细琢,凝重肃然,每个细节都把握得十分仔细,把关公大义凛然的秉性精彩地地表露了出来。这幅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安志俭本人所追求的一种正义、积极、阳光的处世态度和做人品性。

    现在,安志俭已创作出了《龙凤呈祥》《百年好合》《六子争头》《老子出关》《弥勒佛》《一鸣惊人》等一百多幅烙画作品。他的很多作品,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熨出了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保持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被本地或外地的一些藏家看好并收藏。

    葫芦烙画可谓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一株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吸引着人们研究、发掘、继承和发展。作为中国民间工艺,葫芦烙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需与市场接轨、与社会接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才能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工艺。安志俭也在为推广这一民间艺术做着不懈的努力!

    同期  安志俭

    今后我将在技术方面一定要走出去和其他烙画艺人交流学习,加强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认识它,并把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下去。(孙桂芹  李颖萍)

版权所有:枣强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中共枣强县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12082号  网站管理
地址:枣强县新华街3号 邮政编码:0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