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部署

枣文明办〔2023〕2号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通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2-08 15:39:31 浏览次数: 8

 

枣文明办〔20232

 

 

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经济开发区、县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持续深入推进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厚植家国情怀,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新风,鼓舞信心斗志,根据中央和省、市文明办日前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通知》精神,以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要求,现就组织开展好我县2023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我们的节日 ·精神的家园”主题,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 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为重点,组织开展具有鲜明内涵、形式生动活泼、体现时代特色的节日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 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中传承节日文化、展现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提振全党全社会团结奋斗的信心斗志,凝聚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 工作安排

1.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 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信心、鼓舞斗志作为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着力点,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活讲述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动宣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以“节日感党恩共话新时代”为主题,集中开展百姓宣讲、事迹展览、习俗展示等体现时代元素、彰显时代风采的活动,组织群众交流身边变化、分享追梦故事,讴歌幸福生活、展望美好未来,颂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光辉业绩、宝贵经验,引导人们感悟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定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通过文艺展演、电影放映、体育比赛等形式,反映党团结带领人民苦干实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进步新成就,城乡呈现的新气象新面貌,反映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动实践,用火热的生产生活、喜人的进步进展,激励人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信心决心。

2.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着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扣每个节日主题,深入挖掘阐释传统节日蕴含的时代价值、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春节、元宵节重在展示欢乐祥和、辞旧迎新,反映中华大地国泰民安、喜庆欢畅的幸福图景,展现新时代全县人民满怀信心、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营造安康和谐、昂扬向上的节日氛围。清明节重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缅怀先烈先辈,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端午节重在体现奋进争先,弘扬伟大奋斗精神,鼓舞人民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奋力拼搏、奋勇前进,共圆中国梦。七夕节重在涵养相知相爱,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传承弘扬优良家风。中秋节重在表达团圆幸福,传播相念相思、家庭美满、社会和谐的文明风尚。重阳节重在打造天伦之乐、多彩晚年,倡导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生活理念。推出介绍节日文化的专题栏目、通俗读物、文艺作品、展演展示,推动每个传统节日都充分传递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3.焕发传统民俗时代风采。 聚焦传承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广泛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更好地涵育民族精神、延续文化血脉。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联欢晚会、迎春灯会、庙会、百姓大舞台、文明集市等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传统民俗、年俗活动,清明节期间举办祭奠英烈、扫墓踏青、寻根祭祖、赛诗会等活动,端午节期间举办包粽子、缝香包等活动,七夕节期间举办对歌、观星、晒书等活动,中秋节期间举办中秋赏月、经典诵读、文化雅集等活动,重阳节期间举办登高赏菊、健康养生、敬老助老等活动,展示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和风俗习惯,彰显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加强对节日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对濒临失传的节日习俗、风土民俗、传统技艺等给予挖掘保护、重点扶持,使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4.拓展传统节日活动平台。 把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纳入文明创建工程,作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统筹协调推进,注重示范带动,提升整体水平。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动员各类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广泛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精心组织基层宣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展览竞赛、关爱行动等项目,让节日活动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推动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走进人们生活、浸润人们心田。以城市公园、广场和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节日文化活动。进一步探索在革命历史纪念地、纪念设施、文化公园开展节日活动,推进“博物馆里来过节”等特色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创新开展节日文化活动,进行直播展播展示,提供文化服务,推出“国潮”“国风”文化产品,为广大群众提供质量精良的精神文化大餐。面向少数民族群众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浓厚氛围。

5.培育节日文明良好风尚。 把传统节日作为移风易俗、成风化人的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讲规矩、守秩序、改陋习、树新风,建立和谐清新的人际关系,抵制不良庸俗风气,倡导文明礼仪新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洁家园行动,集中整治“脏乱差”,改善城乡环境,扮靓美丽衡水。加强节日期间消费引导,鼓励理性消费,倡导节俭之风,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炫富攀比等不良风气。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深入推进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祭扫等行动,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注重发挥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身边好人等先进模范引领作用,开展节日慰问帮扶,邀请他们参加重大节庆活动和节日文化活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三、 工作要求

1.做好组织实施。 各乡镇、经济开发区、县直各单位要把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作为深入推进节日振兴工程的重要抓手,精心研究谋划,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活动项目,做到年度有计划、每个节日有安排,持续保持热度。要把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与“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节日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规定,倡导勤俭文明过节的良好社会风尚,务实节俭办活动、祥和平安过节日。

2.适应防疫要求。 要根据疫情新变化和防控措施调整转段新形势,优化活动组织方式,统筹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动态调整活动规模,及时完善活动安排,不断满足群众节日文化需求。要严把安全关,完善活动期间疫情防控组织保障,疫情严重时减少聚集性活动,切实做好防疫安全,确保节日活动平稳顺利开展。要利用传统节日契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健康卫生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引导群众在享受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小环境筑牢疫情防控社会大防线。

3.营造浓厚氛围。 要综合运用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各类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专家访谈、言论评论、网络互动等多种形式,普及节日知识,传播节日文化。要用好“两微一端”“学习强国”“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刊播节日主题H5、微视频、纪录片等作品,展示节日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4.注重资料收集。 要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开展活动,增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统一以“我们的节日”冠名(枣强县“我们的节日 — — ××节”××××活动),活动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将活动照片(每个节日要求报送5张以上活动照片,照片要求主题鲜明、影像清晰、画面完整,内容健康向上。每张照片大小5M以上,照片命名要有活动时间、主办单位、活动地点和活动主题等信息)报送县创城办电子信箱;县融媒体中心于每个节日活动结束3日内,将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截图以及新闻报道中展示民俗民艺展演活动现场的原始照片报送县创城办邮箱。

联系电话:8989226

电子邮箱:zqwmb9@163.com

 

 

                                       枣强县文明办

                                        2023120

版权所有:枣强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中共枣强县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12082号  网站管理
地址:枣强县新华街3号 邮政编码:0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