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400-777-8666
邮箱:zaoqiang@xinwen.com
枣强文明网每天更新热点新闻
发布时间:2025-09-30 点此:38次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和社会的各个层面,“继承”这个词总会在我们耳边响起,它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像一条无形的丝线,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继承”究竟是什么意思?它远不止是法律条文上的冷冰冰的词汇,更是一种蕴含着责任、选择与创新的多维概念。
法律维度:财富与义务的承接
在最普遍和具体的认知层面,继承是一个法律概念,它指在一个人(被继承人)去世后,其生前的合法财产、债权以及依法应当承担的债务,按照法律规定或遗嘱指定,转移给其继承人(如配偶、子女、父母等)的一种法律制度,这里的“继承”,核心是所有权的转移,它确保了社会财富在代际之间有序、合法地传递,避免了因所有者离世而引发的混乱。
法律的继承并非只是“天上掉馅饼”般的权利获取,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这意味着,继承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继承人享受财产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清偿责任,这层含义提醒我们,继承并非简单的获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需要理性面对的责任。
文化维度:精神与血脉的赓续
跳出法律的框架,继承的范畴豁然开朗,在更广阔的文化与文明层面,继承指的是对精神财富、传统技艺、思想理念和家族血脉的承接与延续。
我们继承的,是祖先留下的语言文字、哲学思想、道德规范和艺术瑰宝,屈原的爱国情怀、李白的浪漫诗篇、王阳明的“心学”智慧,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被一代代中华儿女所继承、吸收和内化,塑造了我们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文化认同,一个工匠将毕生技艺传授给徒弟,一个家族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代代相传,这同样是深刻意义上的继承,它让文明的火种得以不灭,让精神的谱系得以绵延。
血缘和姓氏的传递,也被视为一种最原始的继承,它体现了生命本身的延续性,是人类对自身存在永恒性的一种本能追求。
发展与创新:在继承中超越
继承的真谛绝非“照单全收”或“固步自封”,真正的、有生命力的继承,必然伴随着审视、选择与创新。
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精辟地阐释了这一点,他指出,对于遗产(无论是文化还是思想),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要有选择地拿,为我所用地拿,而不是被动地全盘接受,我们要继承的是精华,是那些能启迪当代、滋养未来的部分;而对于其中的糟粕,如封建礼教的束缚、不合时宜的旧俗,则要勇敢地扬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次文明的飞跃,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基础上的再创造,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的肩膀”,正是他所继承的先前科学家的知识遗产,但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以此为基础,开创了经典物理学的新纪元。继承是创新的基石,创新是继承的升华,没有继承,创新是无源之水;没有创新,继承则会僵化死亡。
“继承”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概念,它在法律上是权利与义务的交接,在文化上是精神与血脉的赓续,在发展的层面上则是批判性地吸收与创造性地转化,理解“继承”的多元含义,能帮助我们更清醒地面对家族的遗产,更自信地对待民族的文化,更智慧地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去开创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更加美好的未来,它不仅仅关乎我们“从过去得到了什么”,更关乎我们“如何凭借过去,走向何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