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传播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让全民轻松读懂科学、热爱科学。

每天更新前沿科技、生活常识、健康医疗、环保节能等内容,助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24小时新闻热线:400-777-8666
联系我们
tel24小时新闻热线: 400-777-8666

新闻热线:400-777-8666

邮箱:zaoqiang@xinwen.com

枣强文明网每天更新热点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科普>>正文

科普

抽搐是什么意思?详细解析抽搐的成因与应对方法

发布时间:2025-08-17 点此:7次

什么是抽搐?

抽搐(Convulsion)是一种突发的、非自主的肌肉收缩和放松现象,通常表现为身体某一部分或全身的不自主抽动,抽搐可能是短暂且轻微的,也可能是剧烈且持续性的,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意识丧失,这种现象通常与神经系统异常活动有关,常见于癫痫、高热惊厥、代谢紊乱等疾病。

抽搐的类型及常见原因

抽搐可根据其表现形式和发生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癫痫性抽搐

癫痫是最常见的抽搐原因之一,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强直收缩、阵挛性抽动,可能伴随意识丧失。

高热惊厥

主要发生在婴幼儿(6个月至5岁),由于体温迅速升高(通常超过38.5°C)引起大脑神经元异常兴奋,表现为全身抽搐,但通常不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性损害。

代谢紊乱

低血糖、低血钙、高钾血症、尿毒症等代谢异常均可导致肌肉抽搐,低钙血症会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手足搐搦或全身痉挛。

抽搐是什么意思?详细解析抽搐的成因与应对方法

药物或毒素影响

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酒精戒断、毒品滥用(如可卡因、安非他命)或重金属中毒(如铅、汞)都可能引起抽搐。

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脑出血或脑缺血可能导致大脑神经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局部或全身抽搐。

心理因素

假性癫痫发作(心因性抽搐)有时与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心理因素相关,这类抽搐通常不会伴随脑电图(EEG)异常。

抽搐的临床表现

抽搐的表现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症状包括:

  • 肌肉强直:肌肉突然僵硬,如手臂或腿部无法弯曲。
  • 阵挛性抽动:肢体节律性抖动,如癫痫大发作时的全身抽动。
  • 意识丧失:严重抽搐可能伴随意识模糊或昏迷。
  • 眼球上翻或凝视:部分患者在抽搐时双眼上翻或固定凝视。
  • 流涎或咬舌:剧烈抽搐可能导致唾液分泌增多或舌咬伤。
  • 尿失禁:部分癫痫发作可能导致膀胱失控。

如何应对抽搐?

急救措施

  • 保持冷静,不要强行约束患者,避免造成骨折或肌肉拉伤。
  • 保护头部,防止患者在抽动时撞击硬物。
  • 侧卧体位,避免呕吐物或唾液阻塞呼吸道。
  • 不要塞东西到口中,以免造成窒息或咬伤。
  • 记录抽搐持续时间,若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立即就医。

就医检查

如果抽搐频繁发生或伴随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

  • 高烧不退(尤其是儿童)
  • 严重头痛或意识障碍
  • 外伤后抽搐
  • 既往无抽搐史,突然发作
  • 伴随肢体无力或麻木

医生可能会进行脑电图(EEG)、头颅CT/MRI、血液检查等,以确定病因。

预防抽搐的方法

  • 控制癫痫:规律服药,避免诱发因素(如熬夜、闪光刺激)。
  • 预防高热惊厥:儿童发热时及时降温,避免体温骤升。
  • 维持电解质平衡:尤其是有代谢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 避免药物滥用:遵医嘱用药,减少酒精和毒品摄入。
  • 保持心理健康:减少焦虑和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抽搐是一种复杂的症状,可能由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了解其常见原因、表现及急救方法,有助于及时应对并减少潜在危害,如果抽搐频繁或伴随严重症状,务必尽早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有效治疗。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24小时新闻热线:

400-777-8666

微信咨询
枣强文明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