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400-777-8666
邮箱:zaoqiang@xinwen.com
枣强文明网每天更新热点新闻
发布时间:2025-09-10 点此:20次
随着吉利帝豪第四代的上市,一个有趣的现象悄然兴起:不少车主在提车后选择“扣车标”,即移除尾部的“帝豪”或“吉利”字样,只保留简洁的车身设计,这一行为看似简单,却折射出中国汽车品牌的进化、消费者心理的变迁,以及帝豪车标背后的深层含义,本文将从品牌发展、用户心理和市场趋势三个角度,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故事。
吉利帝豪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标杆车型,自2009年推出以来,已走过十余年历程,第四代帝豪基于吉利BMA架构打造,在设计、技术和品质上全面提升,堪称“国民家轿”的焕新之作,车标作为品牌最直观的符号,却经历了微妙的演变,早期帝豪车型常强调“吉利”母品牌,车尾标识以“GEELY”为主;而第四代帝豪则更突出“帝豪”(EMGRAND)独立标识,部分车型甚至弱化了吉利logo,这种变化背后,是吉利集团的多品牌战略——通过子品牌提升溢价能力,摆脱低端形象。
对于消费者而言,扣车标行为或许是对这种品牌升级的“民间响应”,移除“吉利”字样,只保留“帝豪”或完全留白,既是对车型本身设计的认可,也暗含对品牌价值重塑的认同,第四代帝豪的造型更接近国际化设计语言(如宽体低趴风格、贯穿式尾灯),扣标后反而凸显了整车的高级感,这与用户追求“低调简约”的审美趋势不谋而合。
扣车标并非新鲜事,在豪华车市场(如扣掉华晨宝马的“华晨”)早已常见,但如今蔓延至10万元级家轿,说明消费心理正在普适化,对帝豪车主来说,这一行为可能源于三重心理:
第四代帝豪的扣标现象,也映射出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层变革,曾几何时,自主品牌常被诟病“模仿”或“低质”,车标甚至成为被调侃的对象,但如今,吉利、长城、比亚迪等品牌通过技术积累(如CMA架构、雷神混动)和设计创新,已具备与合资品牌抗衡的实力,帝豪车标不再只是“logo”,而成为品质的象征——第四代帝豪搭载1.5D发动机、银河OS系统,且安全性获C-NCAP五星认证。
挑战依然存在,部分用户扣标仍是出于对自主品牌的刻板印象,或为了“伪装”成更高级车型,这提醒品牌方:产品力提升后,仍需加强情感共鸣和品牌叙事,吉利近年来通过领克、极氪等高端子品牌成功突围,但母品牌升级仍需时间。
扣车标看似小事,却是用户用行动书写的“市场问卷”,第四代帝豪以月销过万的成绩证明其产品成功,而扣标现象则进一步说明:消费者正在用脚投票,既认可国产车的进步,也期待更彻底的品牌重生,如果“吉利”二字能成为用户骄傲展示的符号,那才是中国汽车真正的胜利。
对于帝豪而言,车标扣或不扣,都不影响其作为“国民家轿”的价值——但用户的每一个动作,都在推动品牌走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