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400-777-8666
邮箱:zaoqiang@xinwen.com
枣强文明网每天更新热点新闻
发布时间:2025-10-26 点此:21次
每当夏季来临,碧波荡漾的河流、湖泊、泳池成为人们消暑纳凉的首选,这片清凉的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安全危机——溺水,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它无情地夺走了许多含苞待放的生命,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创伤,为了从源头上遏制悲剧的发生,“防溺水六不”安全教育应运而生,它不仅是悬挂在墙上的口号,更是每一个孩子都必须牢记于心、外化于行的生命守则。
这“六不”原则,具体而深刻,构筑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不私自下水游泳。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脱离了成人的监护,独自或与伙伴私下前往危险水域,一旦发生意外,身边无人施救,生还几率将大大降低,它告诫孩子们,任何水上活动都必须在家长或老师的陪同和允许下进行。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结伴而行未必安全,尤其是当一群未成年人在没有成人监管的情况下聚集,同伴的怂恿、盲目的自信、以及遇到危险时混乱的非专业施救,都可能将整个群体置于险境,真正的友谊是为彼此的安全负责,而非一同涉险。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成年监护人的角色无可替代,他们不仅具备更强的风险预判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更能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游泳环境,这条原则强调了监管的重要性,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野外水域如水库、河沟、池塘等,表面平静,实则暗藏漩涡、水草、淤泥和未知的深度,这些地方通常缺乏专业的救生员、救生圈和安全护栏,一旦遇险,求救无门,选择正规、有保障的游泳场所,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对自己不熟悉的水域,必须保持敬畏之心,你无法知晓水下是否有尖锐物、深坑或湍急的暗流,一时的好奇与冲动,很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对未知环境的谨慎,是自我保护的本能。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这是“六不”中最具智慧的一条,它关乎“见义勇为”的正确方式,当发现同伴溺水,未成年人切不可盲目下水营救,因为溺水者求生的本能会爆发出巨大力量,极易将施救者拖入水中,造成双双溺亡的悲剧,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大声呼救,寻求成人帮助,同时利用周边的竹竿、绳索、漂浮物等进行智慧救援,做到“见义智为”。
“防溺水六不”安全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它不仅仅是六条禁令,更是一种生命教育,学校和家庭需要携手,通过反复讲解、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将这些原则深刻植入孩子心中,家长应以身作则,不带孩子到危险水域游玩;学校应定期开展安全演练,让孩子掌握基本的应急自救知识。
生命只有一次,无法重来,清澈的江水能带来欢乐,也能吞噬希望,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将“防溺水六不”从纸上的文字,转化为每个孩子的自觉行动,共同编织一张严密的社会防护网,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完整,让欢乐的笑声永远回荡在安全的水岸。
相关推荐